慈濟世界 第251期

▏ 2021.05 84 无论兜率或者极乐,按智者大师圆教法门的角度,都是所行无碍的。又, 《维摩经》云“唯心净土”,心若净时,哪里不是净土?不论兜率或极乐,皆是 持续精进修行之所在。 智者圆寂后,遗体被送回天台。后人在天台山佛陇建塔,其中有智者大师六 角形肉身塔,此塔今日仍在天台山真觉寺中。 智者“六恨” 大师于圆寂前3天所口授给杨广的遗书,乃是大师身后流传最广的遗书;从中 可窥见大师对自己一生之评价,亦可得知其对杨广的期许及托付。 遗书前半部分回顾自己于陈隋王朝弘法一生的经历,并总结为“六恨”,主 要述及陈朝时的金陵八年弘法、应邀离江都的种种原因、荆州聚众讲禅的挫折、归 天台后的弘法理想等。 智者所述的“六恨”是平生自行化他事业未能圆满的六种遗怀—— 第一恨述及大师出家的目的和愿望。他说自已发心之始,就“上期无生法 忍,下求六根清净”,因此精进修行,希望即生获得修证。但为盛名所累,因此道 行亏损,上负三宝、下愧本心,因此十分惭愧。 第二恨是说,自己受先师之嘱,于陈朝金陵八年弘法,但随自己学习的 人,“或易悟而早亡,或随分而自益”,都没有利他度众之才;他对弟子学人中没 能培养出利他之才感到遗憾,觉得有负先师之托。 第三恨则说,自己晚年遇到晋王杨广的护持,得以与众多随学僧人在江都安 心办道;但“学徒四十、余僧三百”中没有人真心“求禅求慧”,致使大师感叹自 己与物无缘,化导无功。 第四恨是感慨一生说法,“虽结缘者众,孰堪委业”。大师于玉泉山讲述 《法华玄义》及《摩诃止觐》,这时期的玉泉说法乃是创建天台宗最重要的理论活 动,所以他说“于湘潭功德,粗展微心”;但是,堪以继承大师事业的后学僧众 几乎没有:“虽结缘者众,孰堪委业?”这与其说是大师的感叹,不如说是他对 天台宗发展的预见;其中也包括了对杨广的期待,希望他遵守奉行菩萨道的戒律要 求,“普度远济”。 第五恨述及,对天台三大部的宣说因受到官府干涉未能完满。据史料记载, 智者在荆州玉泉寺说法之时,吸引数逾千僧俗听众:“道俗延颈,老幼相携,戒场 讲坐,众将及万。”因此引起当局恐慌,恐将造成“社会不安”,法会因而遭到粗 暴干涉并被解散,致使法轮停转,智者对此深以为憾。他把这件事大胆地写进遗书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