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世界 第250期

智 者 大 师 高 僧 传 东 土 释 迦 在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在祭祀之前就有“斋”的传 统,即沐浴更衣、洁净自身,不饮酒、不肉食; 如《论语·述而》云:“子之所慎:斋、战、疾。”至 于《庄子》,则又有“心斋”之说。 “吃斋”,严格来说应该是“持斋”;许多宗教 皆有持斋的传统,佛教的持斋则为“过午不食”。原 因为:佛陀时代,曾有弟子于傍晚托砵乞食,吓到一 位孕妇而导致流产,被人嫌恶;又因如果一天托钵两 次,会减少修道的时间,所以佛陀从此制戒规定“过 午不食”,即为“持斋”。 至于“吃素”,往往被等同于“不吃荤”。其 实,“荤”这个字是“草”字头,原义是指一些类似于 大蒜、葱、韭菜的特殊蔬菜;因为吃在嘴里有异味,古 代的道士、士人亦不主张吃“荤”,因为有损风雅。 佛教中的“荤”则是指“五辛”大蒜、葱(及洋 葱)、韭菜、薤(荞头)、兴渠(一种印度植物);因 食五辛除了口气不佳,据说会刺激情欲,故佛教戒之。 至于古代指肉类的词则是“腥”。 《入愣伽经·遮食肉品》云:“我观众生更相 啖肉无非亲者,由贪肉味迭互相啖,常生害心,增 长苦业,流转生死不得出离。”为培养慈悲心,因 此大乘佛教提倡断绝肉食。因此,现今佛教徒所谓 的“吃素”或“素食”,乃是结合“不吃荤”及“断 肉食”,而为“不吃荤腥”,与当代强调健康或环保 的“蔬食”又不尽相同。 最后教诲 十一月二十一日,大师造〈发愿文〉(收入《国清 百录》第六十四)。这篇临终发愿文的内容主要为两方 面:一是付嘱后人要修立三处佛像,包括吴县的维卫及 迦叶二像、鄮县阿育王塔寺、剡县十丈弥勒;二是于三 宝前发愿,若自己今世已对佛法无益,愿早入灭。 吴县,即今江苏省苏州市。“维卫”指的是毗婆尸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