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世界 第250期
▏ 2021.04 78 撰文: 刘济雨 问: 答: 委员不精进,社区的见习培训志工都抱怨说,很多已受证的慈诚委员都不承 担,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受证却要大承担。也因此在带动社区时,很多菩萨都 这样学,不爱承担,受证只是为了要换制服而已。 委员当初受证时所承诺的“佛心师志”及“一心一志”是受证的审核条件之 一。然而,受证是世间法的方便施设,是代表学佛路上的成长过程,受证之后 虽然就是证严上人的在家弟子,然本质上还是一介凡夫,还有许多难调伏的习 气,而停停退退、反反复复、颠颠倒倒、浑浑噩噩、庸庸碌碌等等,仍无不时 刻在障碍我们菩萨道上的成长之路。 看到已受证的委员不承担,我们要先善解,善解他可能因缘转变而有不方便承 担之处,他不方便承担,我们就不求负担减轻但求力量增加,以此激励自己主 动承担:别人做不到的,我们扛起来做,这样我们得到学习的机会,而别人也 会感恩我们。 即使真是委员不精进而不承担,我们看到也只能警惕自己:见不贤要内自省, 自我警惕就好,不要抱怨或责备别人,这样才是正念。有道是:“师父引进 门,修行在弟子”、“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用心是你所得,我修行是 我所得”、“自耕福田,自得福缘”这些都是让我们提起正念的智慧法语。 别人没做,那是他的可惜;我们不做,那是我们的缺憾。所以,别人很精进, 我们就要学习他;别人很懈怠,我们就不要去计较他,因为“多做多得、少做 多失”,而且“闲人没乐趣、忙人无是非”。 问: 答: 您为何能舍得把事业放下,全心做慈济?是什么力量让你做这个决定? 体悟了“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体悟了“更多并不会更好。追求更多是个 无底洞,没有填满的一天。更少会慢慢减少,终有结束的一天”。体悟了“事 业不是要做给它大,而是做给它稳。不是越大就越赚,而是越稳才能赚”。体悟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