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世界 第250期

慈济世界 · 250 ▏ 29 不过,由于大部分外籍人士已经习 惯在马来西亚的生活,对比之下,逾期逗 留比起在家乡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来得 舒适。因此,大部分人都无法理解社工的 苦心劝解。朱永伦曾经协助一对印尼母子 取得身份证明与孩子的报生纸,并安排他 们回到印尼生活。“不过在回国当天,这 对母子并没有出现,而我再也联络不上他 们。我不晓得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可能 妈妈临时改变主意。就算逾期逗留,也想 继续留在这里。” 对于这样的“无头公案”,朱永伦只 能选择放下。他感叹:“每个人的想法都 不一样,所以社工能做的只是给建议、提 供解决方案。最终,还是需要案主自己作 出决定、付诸行动。”这是社工不变的原 则,就算后来他来到慈济基金会服务,也 秉持着同样的态度。 朱永伦以往的工作对象是儿童及青 少年,来到慈济后,他有机会接触社会 各个层面,像是家庭、老人和医疗问题 等等,让他大开眼界,也有了更多学习 机会。“因为我的资历尚浅,必需在这 里重新开始学习。很感恩基金会有资源共 享、互相帮助的文化,同仁之间互相交换 意见,更加强了我处理个案的能力。” 见招拆招 不变应万变 即便是社工系毕业,也从事了好几年 的社工工作,但朱永伦坦言,这的确是一 门抽象的专业。社工是助人的工作,但怎 样帮?找谁帮?都得视不同的个案所面对 的问题而定。 朱永伦以往接触的,多为青少年及儿 童社会问题。由于当事人不足18岁,一旦发 生虐待或暴力事件,在法令之下,政府社 工——福利局官员,有权向法庭申请将孩子 安置在安全的处所。 此外,若是案主已经成年,处理的方 式也不同。问及像志工黄丽宝所碰到的吸 毒个案,该如何处理呢?朱永伦说:“我 们需要用平和的语气与方式跟对方谈。谈 天也有技巧,例如,我们不会在第一次见 面就劝对方戒毒,这样会引起反感、避而 不见。相反地,在建立了信任关系之后, 就可以尝试询问对方:你有想过戒毒吗? 以朋友的方式关怀对方,慢慢引导当事人 解决问题。” 不管当事人的反应如何,最终都必 须尊重他们的意见。朱永伦感叹:“同理 心,说来容易,但谁又真正能够办到?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永远站在对 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视对方的能力条件作 出适当的建议。” 助人的方法从来都没有对错,差异在 于,能否适切界定个案的问题并给予关怀 与补助。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为了保持 安全社交距离,志工没办法进行每个月的 家访,只好持续通过电话表达关心。碰上 制水期间,志工更得特别关注独居老人和 特殊家庭的情况。志工关怀从不间断,带 着慈悲利他的一颗心,因应不同的状况作 出改变与调整。 互相提醒、从中调解 在慈济雪隆分会,平均一位社工同仁 需要处理两百至三百个个案。幸好,通过 志工的访视报告,当同仁看到需要调整的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