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世界 第246期

慈济世界 · 246 ▏ 79 的人认为在寺院里出生的孩子好养,杨坚之母吕氏就在冯翊(今陕西大荔县)的般若 寺中生下了他。 传说杨坚出生时“紫气充庭”,寺中的智仙尼师便预言他必得天下,但因其 来处特别,不可以在俗间抚养。于是,杨坚就被留在般若寺中抚养,直到13岁时 才离开。 后来,周武帝毁灭佛法,智仙尼师“内着法衣”,就隐居在杨坚家中,可见他自 小就受到佛法薰陶。杨坚即帝位后,便下令修复周武帝灭佛时毁废的寺院,并允许百 姓出家;又令每户出钱营造经像,京师(长安)及洛州等诸大都邑则由官家缮写一切 经,分别收藏在寺院和秘阁内。从而天下风从,民间的佛经数量比儒家的六经还多。 由于顗师德高望重,开皇十年,即灭陈后的第二年,隋文帝便下诏予顗师,有嘉 许、有要求:“恭敬地问候光宅智顗禅师。我对于佛教向来十分敬仰崇信。北周武帝 毁废佛法时,我就曾发心立愿,以后我有能力的时候,一定全心全力护持佛教。等到 我受命于天、当了皇帝以后,马上着手复兴佛教。……大师您虽已离开烦扰的世间之 网,不论是自修或随缘度化众生时,仍希望您能够提携其他僧众,坚守禁戒,以共同 光大佛道。‘宜相勉励,以同朕心’。” 隋文帝共有五子,依次是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和汉王 杨谅。 杨俊是文帝的第三子,隋朝皇初立时为秦王,并任扬州总管,他亦曾致函顗师, 邀请顗师屈身前往扬州。 “扬州”这个地名的由来,据《晋书·地理志·卷十五》所言:“扬州……以 为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此地日后与顗师亦颇为有 缘。 然而,顗师当时对秦王杨俊派去的使者说:“虽欲相见,终恐缘差。”经杨俊一 再力邀,本欲动身,却连续刮了十多天的大风,而且还有“祆贼”作乱,致使“水陆 俱阻”,顗师更加难以成行。 “祆贼”,指的是南北朝时传入中国的祆教教众。祆教,原名为“琐罗亚斯德 教”(Zoroastrianism),又称为“火祆教”、“拜火教”,相传由西元前六世纪琐 罗亚斯德(Zoroaster)所创。其主要教义为:世界上有光明的善神及黑暗的恶神, 两者是善与恶的根源,双方反复斗争;光明善神创造了世界、人及火;因此,人们应 该弃恶就善,崇拜光明。 至于江南的动乱,后来则由晋王杨广敉平。杨广平陈班师回朝后,被父皇授任为 并州(今山西太原)总管,统率所属二十四州军事。没过多久,因亡陈故地发生反隋 叛乱;因此,开皇十年(590年)十一月又抽调杨广取代杨俊成为扬州总管,镇驻江 都(今扬州市)。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