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世界 第244期
慈济世界 · 244 ▏ 81 智越这才了解,顗师或许预知永阳王近期会有难,所以才会想教他修福避祸。永阳王 遭祸后,顗师便亲自带领大众进行《请观音忏法》,精进不懈。 修忏后,永阳王慢慢苏醒过来;朦胧之间,看见有一位梵僧手擎香炉,从大门直 接走进来问道:“你现在病势如何?”永阳王满身是汗,并无回答。于是,梵僧擎炉 绕王一圈,香气徘徊右旋,所有病痛便豁然消除。 经由此事,永阳王对顗师更为崇仰,和儿子陈谌及家人全都皈依顗师禀受菩萨戒 法、执弟子礼,顗师为他立法名曰“静智”。 关于忏法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恚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唐 · 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 ·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忏悔一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佛陀时代。戒律的形成,乃是为了制止出家众犯 罪、或引人争议,而一条条建立起来的。当出家众犯戒时,释尊必定在大众面前 教育他,然后让他当众检讨悔过,这就是最初的“说过忏悔”。同时,为了督促大 众,定期每半月诵戒,检视自身,还有夏安居的自恣(自我纤悔),以及一些羯磨 法,都是忏悔的方式。 佛教传到中国,忏悔思想从一开始就被信众接受。随着大乘佛教的发展,为 了使忏悔法更具体、更彻底地帮助修行,祖师们开始在忏悔思想里融进般若智慧 的观照。修法者能藉由忏悔,以达到业障消除、身心清净,还能进而帮助持戒、 修定、开慧,忏悔法因此成为修禅定、证三昧的重要行法。至于在方法上,则是 从最初的“说过忏悔”,发展到称名、礼拜、诵经、持咒等,并逐渐形成固定的 忏法。 拜忏,或曰“礼忏”,是指依照诸经而忏悔罪过、请求原谅、追悔谢罪,以此 求得解脱苦难的仪轨,又称为忏仪、忏法或修忏。目前为止,最为人所熟知的应该 是梁武帝的《梁皇宝忏》,以及《慈悲三昧水忏》等。 据传,梁武帝萧衍曾有一位姓郗的皇后,嫉妒心很强;她死后化为巨蟒,缠绕 在后宫的柱子上,并托梦给梁武帝,泣诉自己惨遭报应的痛苦。帝遂请宝志禅师撰 成《慈悲道场忏法》十卷(简称《梁皇宝忏》、《梁皇忏》),追荐亡者,郗皇后 遂被度升天。 然而,中国佛教忏法体系的真正建立,却是从顗师开始的。 顗师依天台教观,将大乘佛教的理观与忏悔相结合,亲自制作了《法华三昧 忏仪》、《方等三昧忏法》、《请观音忏法》、《金光明忏法》四部忏法;尤其是 《法华三昧忏仪》,是影响天台宗学人的实践行门,以及后代忏法制作的模式。如 今最流行的如《水陆仪轨》、《净土忏》、《药师忏》、《地藏忏》、《大悲忏》 等,都是依循这种模式,由天台宗后继者所制的仪轨。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