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世界 第242期
慈济世界 · 242 ▏ 81 并造金字《大品般若经》,发愿在弥勒佛出世后宣讲此经。因此,顗师也重视并宣说 《大智度论》,可说是《大智度论》将3位祖师统贯在一起的。 至于《次第禅门》,便是其将顗师所开示之禅修止观法门加以编撰的著作。全称 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简称为《释禅波罗蜜》、《禅波罗蜜》、《禅门修证》 等。此外,顗师尚有《六妙门》、《小止观》等止观法门著作。(详见“智者大师的 重要著作”一章)或因南方重义轻禅,所以顗师亦藉此弘扬禅修法门。 时序来到陈太建七年(575年),顗师38岁,待在瓦官寺已有8年光阴。他发现, 在瓦官寺学法者,起初只有40人修习,有20人得法;其后有百余人修习,依然还是20 人得法;之后更有200人共修,却只有10人得法。越到后来,跟随顗师学法的人日增 多,而得法人却更少。如此看来,此时、此地,已非宏扬天台教法之机。 于是,他遣去门人,决定“群贤各随所安,吾欲从吾志”,离开喧嚣的金陵,前 往天台山“息缘茲岭,啄峰饮涧,展平生之愿”。 “息缘”,即止息各种会影响修行的外界境缘。境缘大致有四:治生经纪之缘务、 人事交际之缘务、工巧技术之缘务、听学读诵之缘务,如《摩诃止观·卷四》云:“缘 务妨禅,由来甚矣⋯⋯缘务有四,一生活、二人事、三技能、四学问。”《止观》主要 是针对禅修而言,因此读诵经论、辩论问答等一切学问缘务亦在止息之列。 为了能更深、更广地发扬所学、教化有缘众生,顗师要再一次地精进提升自身之 修为。 西元576年,北周武帝伺机出兵,消灭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此时,南朝陈宣帝 亦想争夺徐州(今江苏西北)、兖州(今山东西南),而与北周形成对立。一时间, 陈国与北周之战事一触即发。 第四章 天台降魔 但深念实相,体达本无;忧苦之相,寻复消灭。强、软二缘,所不能动。 顗师在陈宣帝太建七年(西元575年)的年初有了前往久闻其“幽胜”之天台山 的想法。陈宣帝知道以后,在4月份下诏,希望顗师能够留下来继续教化众生;徐陵也 流着泪劝挽顗师不要远去天台山。 因为时间已经临近结夏安居了,顗师便勉强留在金陵度夏。 所谓“结夏安居”,或称“夏安居”、“坐夏安居”,指的是一种出家众于夏季 集结修行的制度。印度的夏季3个月期间为雨季,僧众在山间禅定或于树下经行时,衣 钵常因雨水而流失;此外,虫蚁在地面爬行觅食,僧众沿路乞食不免踩伤地面的虫类 及草树新芽。是故佛陀基于慈悲,并避免居士之讥嫌,遂制定了出家众于夏季3个月内 于一固定所在精进用功的夏安居制度。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