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世界 第242期
慈济世界 · 242 ▏ 79 问: 答: 面对一些志工无法接受好的提醒,讲重一点会退道心,不讲又会影响团队运 作,该如何是好? 菩萨道的修行理念是走入人群做人间事,再从做人间事的当下去体悟天下理。因 此,稍一不慎很容易在还没体悟真理之前先落入事相,也就是忙着做事而疏忽做 人,因此才说做事容易做人难。志工来自各阶层,根机大不相同也不尽整齐,就 如佛陀时代的四众弟子一样,佛陀也因此花了42年的时间,以方便法去投其所好 来度化众生;直到最后7年才舍方便取正直,开讲《法华经》,从妙权诱引趋入 废权立实。因此,志工根机利的就以真实法直指人心度化他,根机钝的就以方便 法随喜赞叹他,所以用法也是要懂得观机逗教、因材施教。自认为是好的提醒, 如果用在人缘、时缘、地缘均不具足之下也会遭致反效果。孔子说:“可与言而 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君子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 这个人你可以提醒他,你却沉默不说话,你会让这个人失去成长及学习的机会; 这个人经不起别人对他的任何提醒或指教,你却轻易出口说他,这样就是失言。 一个君子会精准拿捏时机与分寸,做到不失人也不会失言。了解这个道理后, 我们也就会清楚明白:如何以善巧智慧说到重点也不伤其心?如何适时保持沉 默,多说无益、少说为妙?当然,如能维护道心与兼顾志工团队运作,就是最 好的结果。如两者无法兼顾,则以不动道心为要,至于影响团队运作一事则耐 心等待因缘。然而,如果是严重影响整体的运作,造成会务严重停滞,影响所 及是整个据点,此时则需以法会方式集思广益,在应对进退上以圆融的方式做 出调整,即便如此也是过程用心、结果随缘、一切无碍、了无牵挂,做到了就 是悲智双运。 不要去批评责备别人,更不要拿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所以要修行就要“只见 己过,不论人非”、“天天见己过,不见他人错”,更要“若真修道人,不见 世间过”。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