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世界 第241期

现,对慈济人有所交代,也让“为佛教,为众生”的法脉宗门精神有传承的凭 据。固然大家各有做事的想法与做法,但只要方向一致,不脱离法脉宗门精神, 不脱离事实,就要赶紧凝聚心力去做。 “各人有各人的立场、想法,我不会勉强人,只希望大家不要让人生方向偏 离,彼此感恩、尊重、爱。我感恩所有的慈济人,我也尊重弟子们的看法,因为 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觉性,要彼此尊重;认知世间无常,时光不待人,该做 的事要赶紧做好,不要停滞。” 幸与不幸非贫富论断 慈发处锺晓叶师姐在每周一的会务报告中,分享屏东志工陪伴居家关怀户阿 毅同学的温馨故事。阿毅自幼与父亲相依为命,小学六年级时,父亲罹癌无法工 作,经村干事提报而成为慈济长期补助个案。阿毅历经丧父之痛后,封闭内心, 不愿与人互动,志工七年多来不断陪伴,给予亲情关爱;当他决定投入军职,便 邀请在军中服务的师兄与他分享军旅经验。阿毅担心自己体力不好,师兄师姐为 了陪伴他训练体能,还一起报名陪跑马拉松。阿毅去年顺利投入军职,他已经能 够与人分享心情,并且懂得关怀他人。 上人开示,每当听到有人因为慈济的协助、关怀而转变,就很感恩幸好人 间有佛法流传,幸好有慈济这个团体,在人间铺展菩萨道,否则像阿毅这样的家 庭,不知该如何是好?菩萨道是一条“觉有情”的道路,在人间可以看见众生的 诸多面相,有苦难人生也有幸福人生,但是幸或不幸不能仅从物质生活的贫富来 评断。有人生活富裕却总是不满足,觉得别人的苦与自己没有关系;有人生活 清贫却乐于付出助人,获得丰富的心灵享受,总是欢喜快乐。有福的人,一旦福 报享尽,就是业报现前之时;贫困的苦难人若有因缘得到佛法启发,懂得行善助 人,就为自己种下转变人生的善因福缘。 “大约三十年前,我与慈济委员到一个家庭去访视,有一位居士同行;我们 搭车到了一栋很老旧的公寓,爬楼梯到二楼去看照顾户,她一到就用手捂着鼻子 说:‘怎么那么脏!怎么那么臭!’我还是向前走,靠近了那一个孤老无依的苦 难人,因为他重听,所以我弯着腰、低着头,靠近他的耳朵与他谈话。那位居士 没有进到房间,她说愈靠近愈想吐,所以就先下楼了。” 上人说,面对同样的环境,只是心境不同,反应就不一样。慈济人看见的 是苦难人,想要解救他们的痛苦,所以不惧脏臭地靠近、肤慰他们,而且大家是 自动自发而来;像这位居士只从五根的感触就生起排拒的心态,无法接近苦难 人。“有些慈济人说,接近这样的环境,起初也觉得受不了,却也因此‘见苦知 福’,为了帮助苦难人,他们甘愿投入,能帮助一个是一个。” 上人指出,慈济人转心念,感恩自己有福,生活无虞、身体健康,有能力、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