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世界 第241期

慈济世界 · 241 ▏ 81 在分离前慧思大师曾说:“汝与陈国有缘,往必利益。”慧思大师之所以让顗师 前往陈朝,除了顗师和陈朝有宿世因缘外(顗师本身乃陈朝人),也是为了佛法的弘 扬,令法久住。 于是,30岁的顗师和法喜等27人,便于陈废帝光大元年(567)一起来到了陈朝 国都金陵。 声名渐隆 陈光大元年,也就是北周道士卫元嵩向北周武帝上书废除佛教的同一年,顗师来 到南方朝野贤达汇聚的都城——金陵,时称“建康”。因为人地生疏,他暂时挂单在 钟山西坡的灵曜寺。 当时的金陵,佛教氛围甚浓,寺院恢弘,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指的就是那 时候。初到金陵的顗师,虽然没能走访全部寺宇,却也走了不少。只是,知音难遇, 令他的期待逐渐感到失落。 某一次因缘际会下,他前往参见当地有名的法济禅师。 法济禅师颇以其善于禅修自豪。见到一位年轻的和尚来访,便倚卧在禅榻上,只 是懒洋洋地问道,从哪里来?叫什么?顗师有礼地一一回答。 或许是知道顗师从学于慧思禅师,想掂掂他的斤两,法济禅师便说:“我问问 你,有人入定,听到建康北面六七里的摄山地动山摇,而知道是摄山止观寺的僧诠法 师在‘练无常’。这是什么禅境呢?” 摄山,即栖霞山,位于今江苏南京东北,又称聂山、摄岭。山多产药材,食之可 以摄生,故称摄山;又其形状如伞,亦称伞山。山麓有名刹栖霞寺。 僧诠,据说曾从僧朗受学“三论”,可说是三论宗吉藏大师的师祖。由于僧诠隐 居摄山,驻止观寺,因而有“山中师”、“止观诠”等称号。 “练无常”即修习“无常观”,可见于《禅祕要经》。此经全称《禅祕要法经》, 三卷,后秦鸠摩罗什译。经中所言的禅观步骤很详细,以不净观为基础,教导修习者练 心纯一,得悟三界诸法皆是无常、苦、空、不净,如是一一观成,能断见思二惑,即证 阿罗汉果。在经中,佛陀一再强调应密行密语,不能向他人透露自身境界。 练无常观时,到了一定境界,大地就会震动,如经中第十七观“身念处观” 云:“得此观时,四方自然生四黑象,黑象大吼。”其后又云:“象故挽树,终不休 息,地渐渐动。是时行者,地动之时,当观此地,从空而有,非坚实法。” 顗师听了法济禅师的形容,毫不思索地回答:“此乃‘边定未深’——定境浅薄, 偏邪之魔会趁隙而入。如果执取此境,或者将此境界告诉他人,定境及修为必然会毁 坏、消散。” 顗师所说的“边定”或指未到地定(欲界定)。所谓“依定发通”,神通多依色 界定而发;修行者入色界定时,身体的地、水、火、风四大就能生起天眼通等神通;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