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世界 第239期
慈济世界 · 239 ▏ 83 阴烦恼之束缚,称为“乐”;身心安乐而自行化他,称为“行”。 一、有相安乐行 这是主要根据《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而立,所以在此又被称为“普贤道 场”。一般认为,“理观”为无相安乐行,“事诵”则为有相安乐行;如《法华经安乐 行义·卷一》云: 复次有相行,此是《普贤劝发品》中,诵《法华经》,散心精进。如是等人不修禅 定,不入三昧,若坐、若立、若行,一心专念《法华》文字,精进不卧,如救头然,是 名文字有相行。 须注意的是,此处所谓“散心”是指不入禅定而言,但仍旧是没有杂念地专心 诵经,并非是指一边诵经、一边还做着其他事。因此,所谓的“散心精进”有随文入 观、“如救头然”的意思在内。可见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但仍比深入禅定来得容易。 因此,在诵经时要专心一意地诵,身心融入,就好像是在灵山会上佛陀亲自为我们 宣说一般。如果“行者不顾身命,若行成就,即见普贤金刚色身乘六牙象王住其人 前”、“复见十方三世诸佛”,乃至于“立得三种陀罗尼门”! 二、无相安乐行 这是依据《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亦即“四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 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三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 旃陀罗(印度贱民,工作常为刽子手及屠夫);五远离二乘众;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五 种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嫌之事;十远离畜养年少之弟子沙弥小儿。既 远离已,常好坐禅,修摄其心,是名身安乐行。 (二)口安乐行 谓口应远离四种语:一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二不轻慢他人;三不赞他,亦不毁他; 四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乐行故,是名口安乐行。 (三)意安乐行 谓在意念上应弃除四恶:一不嫉谄,二不轻骂,谓不应以大行而呵骂小行之人;三 不恼乱;四不诤竞,为一切众生平等说法,是名意安乐行。 (四)誓愿安乐行 谓由众生不闻不知不觉,于是起慈悲心,誓愿为说,如经云:“我得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是名誓愿安乐行。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