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世界 第238期

慈济世界 · 238 ▏ 85 此外,顗师并修习方等忏法。而当他在修习方等忏法时,曾有殊胜的瑞相 出现在眼前:只见有一座寺院宽广宏敞,非常清静庄严,但是各种经典纵横纷 陈、相当复杂。 这是暗喻当时大小乘经论义理纷陈、修习者无所适从的情况。因为,佛 陀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划分说法的时间次序和教理浅深,而是随类设教,因此 大小乘或显密经典并无固定不变的次序;再加上中国于翻译经论的时候,也并 未按照其成立的次第传译,各经典的义理之间似乎有相互矛盾之处,以致初学 者不容易理解。又由于修学者研习的重点各有所偏,难免尊已非他,并未对整 个佛法有一宏观的统摄,也就无法明了佛陀某些说法的真实意旨,因此各种经 典“纵横纷杂”。 这种情况下,顗师却见自己坐在高座上,脚踩着绳床,同时念诵着《法华 经》经文,双手则整理、摆正那些经像。 经历这样的瑞相(或境界)之后,顗师的心境便常处清净。 这则是比喻,顗师将以《法华经》的旨趣与义理作为统整诸经义理的纲 维,对释尊所说的教法进行遍观,分别加以区判,使之各有相应位置,这就 是“教相判释”。 受学于慧旷律师不久,顗师便就已精通律藏,并十分好乐禅法;然而,整 个衡州地区“有诸法师禅慧不兼”,没有能够进一步请教的高僧大德,他为此 颇为怅然。 也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下,让他生起寻师访道的决心;也因为这样的机缘, 而拜入慧思大师门下。 第二章 “重逢”慧思 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普贤道场,为 说“四安乐行”。 南北朝时期,因国家的分裂而形成了南北社会不同的风气和文化,南北两 地的佛教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南方佛教承东晋以来玄学化的传统、偏重义理; 至于北方佛教,由于受当时北方民族质朴、重实用性的影响,比较注重禅定。 慧思禅师曾从慧文禅师学法,成为一名禅定和义理并重的高僧。后来,慧 思为糅和南北佛教,率领徒众南下,在光州的大苏山暂时住下来传法。 顗师23岁时(西元560年),他听闻北方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的名望, 就前往请益求教。 (待续)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