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世界 第235期

▏ 2020.01 084 地,或自耕或出租,还可经由宣扬布施来增加收入。许多百姓亦藉寺院以避 役,是为“白徒”、“养女”,而产生“天下户口几亡其半”的严重现象。 只是,如此产生的僧尼,素质当然参差不齐,不免令识者侧目;佛教 所掌握的经济力量与群众力量,更令道教及儒者多有顾忌。 此外,随着佛教的广泛发展,其教义深入民心,有不少人利用佛教的 平等思想来反对当权者和僧俗豪强;某些成群结伙的佛教“伪滥”僧,便 是北魏末年的一大灾祸,往往成为民变的根源。据记载,西元402至517年 之间,至少有9起佛教信众所引发的农民叛乱。 例如,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西元515年),冀州沙门法庆聚众起 事,自号“大乘”,引用佛经中“弥勒下生成佛”之说,宣称“新佛出 世,除去众魔”,却烧寺院、焚经像、杀僧尼,延续近2年,最盛时有5万 余众,史称“法庆之乱”。 由此可以窥见,寺院经济活动影响了国家的税赋、兵役,形成当权者 难以容忍的隐患,随时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对佛教的崇信更成为社会动荡 的因子,当然会遭到统治者及对立的朝野人士(如道教及儒者)不满。因 此,在北朝,便导致两次“灭佛”。 北魏太武帝灭佛,自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下诏,至其驾崩(452 年)为止,灭佛时间共6年,史称“太武灭佛”、“太武法难”。 太武帝拓跋焘原本崇尚佛教。然而,当他在东征西讨的争战过程中, 渐渐发现两个很大的问题:一是兵源越来越少,朝廷快无兵可征了;另一 个大问题就是,国库居然也越来越空虚! 为何会如此?太武帝进一步了解到,原来,第一个问题的原因是,老 百姓为了逃避徭役,遁入寺庙出家;第二个问题的原因则是,大量的社会 财富逐渐变成了寺庙经济,朝廷税赋大量流失,国库自然就拮据了。 后来,他受到司徒崔浩以及道士寇谦之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于西元 440年改元为“太平真君”。太平真君七年,太武帝西征途中抵达长安, 见到佛寺僧侣多所破戒,酿酒、私藏兵器、淫乱妇女,颇为不满,崔浩便 趁机建议灭佛。3月,太武帝下诏坑杀长安沙门,并且命令留守的皇太子拓 跋晃烧毁佛经、处决僧侣。太子因为笃信佛教而缓行,僧侣们得以先作准 备而逃过死劫,但是殿宇多毁。 北魏之后,时至北周,再度发生“灭佛”事件。自北周武帝建德3年 (574年)始,至其驾崩(578年),灭佛时间共5年,史称“建德毁佛”。 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期间,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