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世界 第235期

慈济世界 · 235 ▏ 083 归佛;又提倡戒肉食,亲作〈断酒肉文〉;下旨令僧人宝唱撰辑《梁皇宝忏》; 又建寺铸像、讲经注疏、设斋供僧,推动各种法会、佛事;甚至四次舍身同泰 寺(今鸡鸣寺),臣属不得不倾尽国库为皇上赎身。此外,他并曾迎达摩禅师于 广州、迎真谛法师于南海。当时,南梁境内有寺院3000多所、僧尼8万3000余 人。杜牧〈江南春〉诗中便描绘了当时盛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中。”梁武帝可说为历代帝王中笃信佛法第一人。 至于北朝,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将佛教定为国教,并任命僧人沙果为国师, 设立玄昭寺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北魏孝文帝曾7次下令振兴佛教,亦精于佛理, 经常到各大佛寺听讲经,并主持开凿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据《魏 书·释老志》载:魏末时,境内有寺院近3万座,僧尼200余万。北齐时,境内 寺院竟达到4万余所;北齐极盛时总人口约2千200万,僧尼便将近300万人。 佛教之所以能如此兴盛,自与统治者之提倡有关;而这些在上位者之所以 尊崇佛教与僧人,除了信仰因素,亦有其政治考量。 例如,南朝宋文帝曾与臣下谈论佛教的社会作用,便认为“若使率土之 滨,皆纯此化,则吾坐致太平,夫复何事?”北魏道武帝任用法果为“道人 统”——统领全国僧众,开启中国僧官的先河;法果则提倡“现在皇帝即当今 如来”,并谓:“能弘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与东晋慧远 大师所倡之“沙门不敬王者”论所持之态度,可谓相去甚远。 此外,北魏文成帝时的“沙门统”昙曜,则在朝廷支持下设立“僧祇户” 和“佛图户”,首创佛教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并主持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支 持开凿的大型石窟——云岗石窟;除了祝祷佛法常住,亦有为王朝及国家祈福 之意。 总而言之,南北朝时,佛教的发展迈向了巅峰;统治者需要佛教安定人 心,佛教亦服膺政治权势、受其推崇。寺院因此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辖户,成为 重要的社会势力和强大的经济实体。寺院透过出租土地,令农民依附其生存; 寺院还“多角化经营”,包括经商、采矿、借贷等,积聚巨额财富,形成了 相对独立的寺院经济。佛教及寺院作为强大的政治与经济力量,参与了国家政 治,并广泛影响着社会生活。 毁禁佛教 然而,佛教的兴盛,却也形成国家经济与治安上的问题。 佛教的相关建设及传布,对当时经济生活的影响颇深;举凡兴建佛寺、雕 塑佛像、举办佛事等,均须耗费钜资。由于当权者之优待,寺院除了有众多之田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