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世界 第234期
▏ 2019.12 086 撰文: 刘济雨 问: 答: 问: 答: 若发觉彼此之间很没有缘,同时也没有其他助缘,但又想改善双方的关系,请 问有什么方法? “放下”真的可以做得到吗?“执著”又要如何放下?讲归讲,真的好难,我 总觉得太理论化,根本很难做到。 没有缘或缘不好自有其因,要从因去对治做改善,盖因“菩萨畏因,凡夫畏 果”。自己平常就要种善因、起善念、结善缘,这样才能缔结好人缘。上人 曾开示:“木雕、泥塑或纸画的佛像我们都会恭敬礼拜,生活周遭的法亲或 朋友怎么不能去礼敬诸佛?这样,你所说的大爱是要去爱谁?”真是一针见 血、醍醐灌顶。所以,既然学佛了就不要只是做一个对的人,还要做一个慈 悲的人。 做人讲理还不够,还要理直气和、得理饶人,甚至对的人还要向错的人道歉,这 听起来会有点纳闷或不解,但唯有如此才能止息纷争, 谁先放下,谁就先解脱, 想要成佛的人就要自己先改 。静思语说:“处理事情要将理智蕴藏在感情之中, 此即‘外圆内方’;与人相处要将感性置于理智之上,此即‘随方就圆’。”这 是原则与圆融兼顾的中庸之道,也是佛法的至善圆满之道。与人相处要多讲情少 讲理,理多情就薄,这样就难结好缘。 所以上人才说:“ 慈悲与智慧不能兼得的时候,要选择慈悲;感性与理性不可兼 具的时候,要选择感性 。”就是这个道理。自己先反求诸己、检讨自己、改善自 己,一旦自己改变了,就容易影响别人。自己先做到心中有爱,日积月累,终有 一天会因缘转变而人见人爱。如果因缘还是不具足,则不必太强求,只好一切随 缘,但仍需耐心等待因缘,期盼化解恶缘结善缘。 放下就是一种舍离,能舍离执著就是离执,能舍离名相就是离相,能心不着境 就是离境。心能时时离执、离相、离境,这样就是“禅”;心能安忍不动、随 境不乱,这样就是“定”。对名利欲望的无所住就是舍离,升起一念无所住之 心也是一种舍离,对人我是非的触事无心也是舍离,对感情能不执著也能舍离 就是放下,对顺逆境界都能逆来顺受、顺来看破,这样的平常心也是一种放下 的功夫。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