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慈濟月刊第231期

▏ 2019.09 068 耳 熟能详的国家教育哲学,在于培养一个在智力、情感、心理与生理方面都 能平衡和谐的人。为了这宏大的愿景,满怀热诚的我于2008年正式投入教育 界,但随着岁月与大环境的影响,我忘却了初发心。我发现自己在教职上没有动力, 过着只是等待领薪水的日子,将学生的进展置若罔闻。 “好,你们不要吵,做自己的功课。”成为了我的口头禅。我为了教书而教 书,不理会学生是否已经明白,也很少主动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态度,就是 精英班就多点关爱,放牛班就随喜好了。毫无爱心的我,常以分数来标签学生,以为 打骂的方式才是教学妙法,也时常埋怨现在的孩子不好教。 直到2014年,我接触了慈济。犹记得,那时教育志工向我宣导证严上人的办学理 念——“以妈妈的心来爱天下的孩子,以菩萨的智慧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句话打 动了我。在志工诚恳邀约下,我决定参加慈济的大爱妈妈成长班。这12堂课让我 感触良多,也影响了我的家庭和孩子,助益颇大。接着,我加入慈济教联会,成 为教育志工。 上人慈示“教育是大舍的工作,要用心投入,无所求的付出”,让我找回了自 己的初发心,也促使我改变了教学方式。老师的身教重于言教,不论服装仪容或品格 教学都要落实在生活中,自己先做到了才来教学生,学生们才会心服口服。 有一年,我有机会参与慈济的访视活动,亲身踏入家境贫苦的家庭里,这时我 才明白为何会有问题学生的存在。这群清贫的孩子除了家徒四壁,三餐都成问题,更 何况是要去奢想能温饱地睡上一觉。今日不知明日事,他们又如何专注在学业呢? 此后,我开始多留意学生们的家庭背景,对学生们严厉说教也减少了,多花点 心思去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我对学生的要求也改变了,只要他们有少许的进步,已 觉得无比安慰。 成为学生的津梁 观察发现的语言 最好的教育不只是授予学生知识,也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我相信每个学 生都拥有自己的强项。博拉是我的华文班学生,也是其中一个让我头疼的学生。他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最好的教育不只是授予学生知识,也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强项。 撰文:思·南(国小老师、慈济教联会老师) 春风 化雨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