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慈濟月刊第229期

慈济世界 · 229 ▏ 079 撰文: 刘济雨 问: 答: 为何上人在开示中经常会强调修行要走入人群? 上人曾慈示:“《法华经》最珍贵的地方是:它告诉我们再怎么修行还是会差那 一段,就是菩萨道。”此乃每一尊佛都要经过菩萨道的菩萨行之故,所以菩萨道 的尽头就是成佛。行菩萨道就要走入人群,现在是末法时期,也是五浊恶世,五 浊恶世里的人群中浊气很重,就如污泥一般,但莲花就是需要这样的污泥,才能 开出清净的花朵。同理,要成佛也是需要在如污泥般的人群中。 佛法讲因缘,要广结善缘就须入人群,慈济八大法印的每一个脚印皆是与众生结 好缘,这是“下化”,也是“觉他”。只下化不够,还需“上求”,目的是要透 过入经藏去印证诸佛妙理,这是“内修”,也是“自觉”,“觉行圆满”即为成 佛的利基。 要在人群中救化度众生,就必须以悲门的慈济宗门与智门的静思法脉去权实并 演,从恒顺众生根机的方便权教中,去随缘应机、观机逗教,最终探求到真实实 教,这整个过程就叫做“开三乘之权,显一乘之实”。然而“方便有多门,归元 无二路”,无二路就是人间路与菩提道相互衔接,虽以方便法诱引,然终归真实 之道。这样的如来真实义必须深入人群才能得到印证。所以,离开人群就无福可 造,也无法可修了。 静思语说:“处理事情要将理智蕴藏在感情之中,此即‘外圆内方’;与人 相处要将感性置于理智之上,此即‘随方就圆’。”这是原则与圆融兼顾的 中庸之道,也是佛法的至善圆满之道。与人相处要多讲情少讲理,理多情就 薄,这样就难结好缘。所以上人才说:“ 慈悲与智慧不能兼得的时候,要选 择慈悲;感性与理性不可兼具的时候,要选择感性。 ”就是这个道理。自己 先反求诸己、检讨自己、改善自己,一旦自己改变了,就容易影响别人。自 己先做到心中有爱,日积月累,终有一天会因缘转变而人见人爱。如果因缘 还是不具足,则不必太强求,只好一切随缘,但仍需耐心等待因缘,期盼化 解恶缘结善缘。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