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慈濟月刊第229期

▏ 2019.07 020 20年前,每月逾百令吉的学费对不富 裕的家庭来说是沉重的负担,更何况锦雄 是来自务农、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父母天 生聋哑,以割胶和种菜抚养4位身心健康的 孩子长大,当时只有他一人获选进入培中 念书,除了每月学费以外,还有校服、学 杂费,及天天搭公共巴士和午餐费等等, 让经济吃紧的家人一度很挣扎。 庆幸的是,中学第一年,就有善心 人士和慈善机构赞助他和一群清寒学生 的学费,慈济马六甲分会也伸出援手, 终于让这群莘莘学子顺利毕业。锦雄表 示,如果没有社会资源的帮助,他的 求学之路将会更艰辛,也许无法专心上 课,更可能会辍学。 教育的力量 每天放学回家,他和兄弟姐妹都会 自动下田帮忙,特别是农务繁忙的时候。 孩子和父母只能用最简单的手语沟通,而 他最常看见的是父母浸泡在水中的双脚。 他语带不舍地说:“以前爸爸早上割胶, 下午到菜园去锄地浇水,从早忙到晚。他 的双脚因长期浸泡在水中的缘故,现在会 经常抽痛。父母虽然没办法将爱说出口, 却一直在用行动保护我们,用行动教育我 们,凡事要勤作才会有收获。” 父亲也会载着锦雄到邻里间去兜售农 产品,有时边和顾客聊天边卖蛋,这是他 和父亲唯一的欢乐时光,从中体会赚钱不 容易,要更努力读书,才能换取家庭更好 的未来。 班上一位特别注重品格教育的老师, 会让调皮捣蛋的同学抄写满满一页静思 语,锦雄也是其中一位。时日虽相隔已 久,当年抄写的静思语如“太阳光大、父 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行善 行孝不能等”一直驻留在锦雄心中。以致 长大后经商,当要在利益及正义之间作取 舍时,静思语自动浮现在脑海里,助他 及时跳脱贪嗔痴慢疑的纠缠。推展友善农 耕,有感一个人力量微薄无力时,“多做 多得、少做多失”静思语也一直陪伴和鼓 励着他。 由衷体会教育的重要,唯有教育能改 变一个人的命运。他许下一愿望:“我愿 终身护持教育。” 再牵线慈济 毕业后投入社会,有志工牵线,让他 重新接触慈济团体。当时他最常参加一年 一次的岁末祝福感恩会,连续好几年,他 都被志工付出的身影打动。发现慈济不只 是走向国际,或在居家附近看到志工做环 保的身影而已,从活动中还传达出生活教 育理念,让老中少都能获得启示。因此, 他不只表达参与志工行列意愿、全家茹 素,也认同大善事业是从每一个小小的善 心护持开始,他一口气领了8个竹筒扑满 回家,分给亲友的孩子,鼓励他们节省零 用钱行善。 感恩从小到大,处处有贵人扶持;即 使投入社会大染缸,一样有善环境、善知 识在提醒和拉拔自己。他和太太一起陪伴 孩子参与慈济亲子班,感受到服务大众的 欢喜,让自己的人生更圆满。他坚信“施 我思 我行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