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慈濟月刊第226期
慈济世界 · 226 ▏ 081 撰文: 刘济雨 问: 答: 学佛常教我们要学习简单,但与人相处却是如此复杂,处此环境时要如何学 习简单? “简单”不是指头脑的单纯,或愚昧无知,而是指心念的清净及目标的专 注。简单才是美,要生活简单或心念单纯就要做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人” 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是“生活懵懵懂懂、庸庸碌碌”,而是“多做 少说,不希求回报、不炫耀自己”。 心念单纯的人,比较容易启发身心及情绪的潜能,这样的人也比较容易以心 转境,换句话说,就是比较会有赤子之心而菩萨游戏人间,甚或谈笑用兵。 而目标单纯的人则容易专注,专注则有力量,也由于目标专注,因此通往目 标过程所遭遇的困难与挫折,也都变得微不足道,此乃你强它就弱、你弱它 就强;你理它,它就会影响你,你不理它,它对你产生不了作用,谓之“心 地法门”。 环境及人事本身不会自己复杂,会复杂的是我们自己的心念,因此才说:当环 境或人事复杂时,最好的对治方法就是先让自己保持单纯,“万法唯心造”即 指此意境。心宽念纯的人容易培养定境,定境愈深的人则离境的能力就愈强, 这样的人比较不会与顺逆境界沾染,所以处顺逆境界皆能随境而安,甚至有能 力妙用境界而转境与转念,此为不顺不逆、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不二法 门”,也是菩萨道一乘实法的至理不二,值得我们深入体会。 靠真“情”与虔“诚”去体现,这是一种恭敬的态度,盖因法须在恭敬中求。 这必须能做到一边放下物欲,一边提升性灵,这间中的提起与放下皆是积极的 作为,是出世的态度。 当求不得时,我们就要学习看开放下,甚至都不能有求的心念存在,如此心离 境才不会被欲望纠缠与羁绊。学习放下是积极正向的心念,不是消极悲观的心 态,此有如“无常观”一样,不是让我们消极、懈怠、恐惧或感觉人生无望, 而是让我们积极地去体认、学习与准备。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