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慈濟月刊第226期

▏ 2019.04 080 问: 答: 问: 答: 佛法常说要放下,要怎样才做得到呢? 人人都有理想与梦想,若不追求、不执著,如此“学习放下”,会不会造 成“心态消极”? 什么是佛法?用4个字解释就是“看开放下”,用两个字来讲就是“布施”,用 一个字来代表就是“舍”。听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人就是常常会看不开、 放不下,才会有忧悲苦恼。然而,要马上看开或放下也不是一蹴可及,这要经 过正信佛法的熏陶、洗礼与修炼,而且还要循序渐进与日积月累,才能看到成 效。放下是一种正念,虽说转个念头几秒钟,但要做足准备却要几年功。就因 为闻正法与遇明师不容易,所以才要赶快把握因缘走入解脱之道。 放下也是一种解脱与舍离,要学习放下,可从最简单的捐钱、捐血、捐物 质、捐时间、捐体力,甚至布施爱语去肤慰孤寂的人心。由小舍慢慢到大 舍,加上也懂得发心立愿,如此就有大愿力捐财产、捐器官、捐骨髓、捐大 体等等,这些都是“舍离”的观念。 一旦养成“舍”的习惯之后,自然而然 我们就能继续舍我执、舍我见、舍烦恼、舍无明,甚至舍痛苦等等,最后希 望也能逐渐舍习气。主动放下与被动放下,虽都是放下,但前者是智慧,后 者是无奈。一旦“能舍诸难舍”,那就是看开放下的自在人生了。 理想与梦想不是靠追求,而是靠实践。佛法的正思维是学习佛陀的慈悲与智 慧,是学佛而不是求佛。不是求功德、求健康、求智慧,甚至求子求孙,这是 外求,即是外道。有求就会有患得患失之苦,追求就已经有求不得之苦了,再 加上执著,这样更是苦上加苦而无有出期。不是一味地追求或凡事执著就会让 生活积极,也不是看开放下过后心态就会消极,这是两码子事。个性积极的人 充满活力与精进,人生观会比较正向乐观;心态消极的人较缺乏正念与进取, 容易悲观,更不可能把事情看开或放下。 追求理想或梦想,那是人生的憧憬与抱负,不能说不重要,但这只是世间法, 是尚未学佛者的说词,对已学佛者而言则是“发心立愿”,这是出世的精神。 对一般人来讲,理想与梦想是靠追求与实现,但对学佛者来讲,发心立愿则是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