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慈濟月刊第226期

▏ 2019.04 072 主讲人 萧耀华 台湾《慈济》月刊 摄影召集人 整理撰文:凃心怡 转载《大爱之友》156期 心灵讲座 台湾《慈济》月刊资深摄影记者萧耀 华,投身摄影长达30年,不仅拍得一手 好照片,更是一位会说故事的摄影师。 相机犹如他表达思想的笔,一张张悲喜 的人生际遇,透过镜头与文字连结生命 经验;每一个按下快门的瞬间,他看见 了人们最纯真的表情。 30 多年前,萧耀华接触摄影,觉得 好神奇!怎能就这样把时间定格 下来?从此后,他就像写日记般,用相机 记录下生命点滴。 “老一辈的摄影师常常会说,照 片是要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看的。” 萧耀华解释,所谓的读照片仿若读文 章,读到照片中所想表达的意涵与元 素最为重要。 人们少有接受专业影像阅读训练的 机会,即使学校有影像语言课,也不是人 人都能接触得到;相对于动态影像有音 乐与旁白的辅助,一般读者要读懂平面照 片,其实有所困难。 其实并非没有解决之法,萧耀华 笑言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一点点文字 的帮忙,就能让读者对照片的感受更深 攝影的 故事行旅 一些。”正因为如此,他惯于为自己拍 摄的照片写下一行图说,更深刻时,甚 至还会动笔写下一则短文。既能拍又能 写,让他成为一位独特的摄影师。 摄影长达30载,很多时候他自以为在 拍摄别人的人生故事;然而,总在回头细 细咀嚼,才发现镜头下的那一帧帧照片, 也像是在记录自己与家人的人生起伏。 2016年,萧耀华来到约旦与叙利亚 边界,记录叙利亚难民的故事,“刻板 印象中的边界应该要有铁丝网与部队看 守,但那里一眼望去,只有广大的沙漠 横隔。”然而,1万2000名近乎一无所有 的难民聚集于此,面临没水没电可用, 还得熬过每夜零度以下的酷寒,没有政 府的支持,仅能仰赖国际NGO(非政 府)组织的点滴驰援。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