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慈濟月刊第226期

慈济世界 · 226 ▏ 033 2008年缅甸纳吉斯风灾后,慈济展开赈灾,紧接着发放稻种协助复耕,慈济“竹筒岁 月”的缘起感动了村民,农人乌闵寿日存一把米助人,启发丹茵镇农民乌丁屯。乌丁屯 对稻米说好话,不洒农药,稻田丰收。他感恩慈济,早晚省下一把米助人,后续乌善丁 在各村带起“米扑满”效应。 善行回流台湾,证严上人呼吁全球慈济人效法缅甸贫农善举,从此“日食八分饱,二分助 人好”如一股清流,在慈济世界里从缅甸绕回台湾,环绕整个地球村。 什么是“米扑满”? Tinzar Win)以缅语介绍慈济,以及慈济缘 起于“竹筒岁月”,更在缅甸带动起“米扑 满风潮”。 村长乌索温斋(U Saw Win Kyaing)听 得感动,拿起麦克风对村民说:“慈济志工 带佛法来缅甸,让我们只是简单地每餐捐一 把米,就可以布施助人!” 缅甸农民善良温和,举世皆知。民 众惯常存钱、存米供养法师,从中国转至 缅甸投资、也是慈济志工的台商郭敏姿 说:“日存一把米的习俗,在缅甸很早就 有了。”老村长乌佐努也说,缅甸人乐 善好施,但大部分只是供养僧侣或捐献 盖塔,认为这样才有功德,所以搭公车 不会让位给孕妇,看到出家人却马上让 位,“现在村民受到慈济的影响,存米入 牛奶罐,在每一罐又放入1000元缅币(约 马币2令吉60仙),开始帮助村中有人往 生的家庭。” 在发放之前,慈济团队深入农村,倾 听农民的心声,此次又依约回来发放,村 民感激不已,也纷纷效法储存“米扑满” 助人。慈济为4万7000多户农民带来的不只 是丰收的希望,更是“善的效应”。 勃固省埚市(Waw)穗彭本搵寺(Shwe Phone Pwint Monastery )发放仪式结束后,慈济志工致赠印有缅文、中文的 静思语给农民,大家欢喜高举。不少农民会将之布置在家中,日日读好话。【摄影:陈国雄】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