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慈濟月刊第226期

▏ 2019.04 028 “慈 济要发放最好的稻种给我 们,我们有点受宠若惊, 一时间还以为在梦境里呢!”家住勃固省 (Bago Region)叫直雅镇(Kyauk Ta Khar) 的村长乌索伦密(U Soe Lwin Myint),8 亩田在去年夏天被水灾淹没,没有收成又 得偿还购买稻种的借贷,他坦言经济压 力大,在求助无门之下,获悉慈济前来发 放,半信半疑,“因为有很多慈善团体告 诉我们会捐赠稻种,之后却无影无踪……” 这不是一场梦,而是一桩真真实实上 演在佛国大地的感人故事,故事就从伊洛 瓦底江畔说起…… 从纳吉斯风灾说起 缅甸,人们听到这个名字,第一个 会想到举世闻名的缅甸玉,也是华人社会 爱好收藏的翡翠玉,再来是遍布全国金碧 辉煌的佛塔。这片佛国大地,三面环山, 从北到南贯穿的伊洛瓦底江,流域面积占 国土三分之一,运载着乐天知足的善良百 姓;特殊的地理环境,资源丰富,让缅甸 成为当今世界十大稻米输出国之一。 偏偏老天爷总爱开这个国家玩笑,每 年2到5月间,炙烈的阳光如怒火,无情地覆 盖整个大地,接着季风向西袭卷,阵阵狂 风暴雨从天而降,江河来不及接纳,泛滥 灾情年年准时上演。 近一世纪以来,工业发展急速,人类 对物质的贪求年复一年俱增,挖山开垦, 林木成长抵不过被砍伐的速度,年年增温 的地球连大地江水也忍不住翻腾。2008年5 月2日,热带气旋纳吉斯以3.6公尺巨浪冲向 缅甸而来,被喻为世界米仓之一的伊洛瓦 底江三角洲,再也挡不住了,与它在同一 平面的农田几乎没入河里。 大水淹没赖以维生的农田,百姓除了 没有收成,嗷嗷待哺的生活更加艰辛;罹 难人数超过10万,惊骇世界。 缅甸军政府初时婉谢外援,一周后的5 月8日,第一批联合国物资才获准入境;5月 10日,慈济基金会成为第一批获准进入的非 政府组织,马来西亚、泰国志工组成勘灾 小组抵达,规划救灾事宜,从此开启慈济 在缅甸的慈善之门。 经济发展城乡差距 2011年,缅甸政府敞开大门,让外资 进入这个逾5000万人口的新兴市场,中国大 陆、日本、韩国争相投资。缅甸当局高速 向着开发路线前进,平均国民所得从2011年 700美元,2017年晋升到1200多美元,当年还 被《经济学人》杂志评估为全球经济成长 率最高的国家。 仰光市是第一个尝到开放滋味的都 市,现代化的表象,霓虹灯闪烁刺眼,一 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看似经济已改善的缅 甸,却对仰光一、两个小时车程之外的乡 间农村影响有限。 勃固省埚市(Waw)象村的农民组织 代表、老村长乌佐努(U Kyaw Nyunt)感 慨地说:“经济是有成长,对于农人却完 全没有改善到,对于政府的新建设,我们 也感觉不到;我们只会种植东西,假使把 我们送去仰光工作,也不能适应那里的生 活啊!” 农村基础建设没有做好,城乡差距 愈大,每当遇到水灾,对农人更是雪上加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