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慈濟月刊第226期
▏ 2019.04 020 才可以对症下药,但是医生考量到妈妈年事 已高,身体恐怕无法承受一系列的检验和手 术,因此并不鼓励进行治疗。黄生亦不忍妈 妈再受苦,欲把妈妈接回家照顾。 然而,身为建筑工地的夜间看守人员 的黄生,却因为工作关系,无法全职照顾 卧床的母亲,他打算将妈妈送到疗养院, 又因为自己薪水微薄而无法负担费用。经 友人介绍,他找到一间价钱不菲的疗养 院,还通过亲友提报给慈济雪隆分会,希 望可以获得慈济的补助。 因此,当志工在事后第一时间为他寻 找另外两家比较平价,甚至是可以申请费 用全免的疗养院时,都被他一一拒绝。 “这家疗养院怎样?”陪伴黄生看过 疗养院后,回程路上,慧宝轻轻地问。 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引起黄生极大的 反弹。 “这么多人住在一起,我妈妈年纪大 了,我想让她住得好一点。你们会给你们 的亲人住这样的疗养院吗?” 黄生话中带刺,充满敌意,然而咄咄 逼人的语气背后,志工却能够善解那是黄 生对妈妈的一份爱。 黄生误解,认为志工只是随便找一家 疗养院来敷衍他,没有用心聆听他的心声。 慧宝并没有放在心上,她明白,每一 位找上慈济寻求帮助的人,都面对着自身 的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情绪失控也是 人之常情。 志工不忍心弃黄生母子于不顾,因 此建议黄生将妈妈接回家,由慈济补助 生活费,让黄生也有努力的空间,尽孝 道奉养妈妈;这个决定也获得黄生和妈 妈的同意。 持续帮助 声声感恩 同年6月份,当慈济志工第一次走进黄 生的家进行家访时,志工深刻感受到,当初 黄生要把妈妈送进疗养院真正的原因。黄生 和妈妈同住在政府组屋,一直以来都相依为 命,但家里非常简陋,黄生睡在地板上的床 褥,妈妈只有一张折叠式躺椅,睡觉、休息 都是在躺椅上,根本不能好好安身养病。 接触每一个个案时,志工都会以同理心站在对方的立场,尽能力协助他们。 我想,志工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就是让人安心。一个人在面对经济、医疗 或其他问题的时候,邻居、亲友和朋友可以提供的援助有限,但慈济是一个大家庭,志工 团队一起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协助,这就是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 黄生对志工没有恶意,他当时只是对慈济有误会,也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管道。我们针对 他和妈妈的需要去做真诚的付出,让他们对慈济安心,最后放下对慈济的成见,接纳我 们。用真诚的心给予最务实的帮助,就能改变对方对我们的看法。 王 幼 珍 志工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