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慈濟月刊第225期

▏ 2019.03 080 闻香而来 巴生 / 孙福全 “请 问明天的志工成长班,会 有几位文字志工能够出 班?” “诸位菩萨,亲子班圆缘的活动负责 人是哪一位?” “哪位菩萨已经有了岁末祝福感恩会 的活动流程表?” 手机传来“哔、哔、哔”的声响,惊 醒了在数字堆里打转的我,暂且放下手上的 工作,拿起手机。哇,不得了,才不消一 会,未读讯息已近百则。 在社交媒体的众多讯息和群组当中, 皆是在地的朋友圈和法亲(慈济志工)的留 言,唯独一个“特别”的群组,深深地吸引 了我的目光,不作二想,即刻点击阅读。 说起这一个堪称“特别”的群组,和 它还真有一段渊源…… 上世纪90年代,初出茅庐的我来到这 一个弹丸之地谋生,人生地不熟,本想待 一、两年就要离开,岂料,一待就是3年; 也因为工作地点人烟稀少,四处都是高耸 入云的参天大树,偶有的鸟叫虫鸣和小桥 流水,闲暇时手里捧着小说为伴,那是安 课堂上,他们不耻下问、勇于发言的 精神和认真学习的脸庞,确实让我刮 目相看,当下自许,定要认识这一班 远道而来的法亲。 心 灵 桃花园 抚我当时寂寞难耐的年少轻狂,亦是我排 忧解闷的心灵资粮。 3年后,我离开了“它”,投入钢筋水 泥的城市怀抱。未几,却开始怀念起当年那 一段在森林里追风筑梦、树影婆娑的日子。 它——淡马鲁(Temerloh),彭亨河畔的一 个淳朴小镇。我曾亲近过它,但我最终选 择离开了它! 岁月无声,记忆长存。2018年6月,一 个周末的下午,因为参与雪隆慈济志工的文 字培训课,我再次和“它”接轨。这一次, 没有鸟叫虫鸣,没有小桥流水,只有阵阵扑 鼻而来的文字香以及淳朴的人情味…… 逆境求生 隽刻大爱 5位文字志工驱车从淡马鲁来到吉隆坡 慈济静思堂,参与每月一次的文字培训课。 课堂上,他们不耻下问、勇于发言的精神和 认真学习的脸庞,确实让我刮目相看,当下 自许,定要认识这一班远道而来的法亲。 也许是多年前和淡马鲁种下的情意 结,对眼前的几位法亲特别有亲切感。更难 得的是,当年印象中的文字沙漠,如今却因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