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慈濟月刊第223期
▏ 2019.01 006 “人 老 了 , 就 要 有 老 的 样 子!”采访今年迈入100 岁的蔡宽,聊及染发话题,黑白发丝交 杂显出的老态总是恼人,免不了要定期 将发色染黑,才显得朝气;但是她在50岁 时就决定放弃这项定期“回春”的行为, 她说,自然法则既然不可抗拒,何必再费 力用各种打扮掩饰,在自己身上制造出年 轻与老年的冲突样貌?老年,有自己的容 颜、自己的氛围和自己的乐与哀。 依据台湾内政部统计,台湾在2018年 4月正式进入“高龄社会”(aged society), 即每7个人就有一位是老人;民众平均寿 命也逐年延长,推估到2061,将比目前再 多4到5岁,女性寿命更上升为87.55岁。 长寿变得日益普遍,然而“老”却总 是以令人惊恐的姿态现身。谈到“老”, 疾病的发生首先被忧惧,失去生理自主能 力的景象首先浮现。生理功能以及社会关 系退位之下,年长者也是忧郁症等心理疾 患的高危险群,适应生活变迁的障碍,也 导致自杀比例相对于其他年龄层较高。 “从中年开始,只有准备好与生同 死,才算是真正的活着。”瑞士心理学家 荣格(Carl Jung)在1930年代即已主张, 执恋青春年华的美好、内心受无常迫近的 恐惧笼罩,无法安住于当下,就抑制了人 在晚年的心理成长。 年老退休,家庭责任告一段落、退 出劳动市场,人生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好 做吗?身在长寿的年代,你想成为怎样的 老人?步入漫长的老年又将为何而活? 老了,就要出来给人看 对百岁老人蔡宽而言,老年生活的意 义是在“边走边寻觅”的过程中逐步建构 的。自职场退休之初,她对于老年该过怎 样的生活,并没有规划蓝图,只是呼应着 社会氛围对“老”的想象,认为年纪大了 就该享福度日。 身为大时代之下独扛家计的职业妇 女,对于宗教,她隐约有一些自己的想 法。直至因缘巧合认识慈济,静思精舍师 父们在自力更生之下,开展慈善济贫的行 动,唤起了她在助产士职涯时渴望助人却 碍于生活困苦而未能达成的心愿,“做志 工”于是成为老年的生活日常。“年老等 于没用”的社会价值观曾令她自我怀疑, 终而受到鼓励而奋勇前行。 “老了,就要出来给人家看!”蔡 宽依循着证严上人的期勉,积极参与志 工活动,投入程度令年轻的慈济人也自 叹弗如。 随访视团队进入案家拍摄访贫现 场,凝望蔡宽和案家互动的举手投足, 家常的对话本身并没有特别之处,只见 她目光专注、面容和煦,每说一句关心 的话语,就仿若推开了对方心里的一扇 门;案家持续不断地倾诉生活近况,脸 上原本皱着的线条逐渐柔和。当她应着 请求,前去探视案主行动不便的儿子, 一家人起了莫大的欢喜,深感能够获得 百岁长者的鼓励是无上的祝福。 原来,“老了出来给人家看”并不 仅只是人生经验的分享,而是历经人生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