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慈濟月刊第223期

▏ 2019.01 076 撰文: 刘济雨 问: 答: 快乐的定义是什么?要如何让他人快乐,是从自己做起吗? 一般人讲“快乐”,学佛的人是讲“法喜”。快乐是来自一个人内心的主观意 识状态,而不是寻求感官上或物质上刺激亢奋的结果。所以,快乐是来自自己 的内心深处,不是向外追求。向外追求就是心外求法,即是外道。我们对快乐 愈是穷追不舍,它离我们愈远,我们愈是刻意追求,它愈会成为我们的负担, 这是因为对快乐的有所求,也是会形成求不得的烦恼。其实,快乐是离我们很 近,只是我们常常忘记去靠近,因为我们经常是舍近求远,就如佛教典故中所 讲的身怀明珠却自以为是贫穷子。 要快乐就要没烦恼,要没烦恼就要深入佛法,心中没正信、正念的人却想要快 乐,那是很困难的事情,即使有也是短暂。有人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自认 过着很快乐的日子,然而“人生无常”告诉我们需有忧患意识,顺逆境界生生 灭灭,我们的心如果没有持续地锻炼、充实与准备,一旦碰到小小的不如意或 不顺遂,都可能会不堪一击而让人痛不欲生,这是我们生活周遭屡见不鲜的事 情。所以,究竟之道不是追求快乐,而是学习去烦恼。 要与他人分享快乐之前,自己要先有快乐。自己活得不快乐的人就犹如泥菩 萨,自身都难保,如何给别人快乐?也犹如一个体弱多病的人要去向人推销健 康食品,谁会跟你买?因为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没有的东西。 静思语有一句:“幸福快乐不是拥有得多,而是计较得少”,所以要学习与人 无争、与事无争。俗语也说,“幸福快乐不是拥有最好的,而是把什么都当成 最好的”。这些都是幸福快乐的“心念种子”。 问: 答: 慈济人真的都那么快乐吗?道理是什么? 慈济人学佛行菩萨道,内修四宏誓愿,外行四无量心。四无量心就是慈、悲、 喜、舍,也就是:大慈无悔、大悲无怨、大喜无忧、大舍无求。能做到无悔、 无怨、无忧、无求,烦恼自动消除,快乐自当现前。

RkJQdWJsaXNoZXIy NjE5Mjc=